Search

[寫給柔軟的人]

柔軟的人,就連身體都會傳遞出柔軟氣息,容易退縮自己的界限,但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寫給柔軟的人]

柔軟的人,就連身體都會傳遞出柔軟氣息,容易退縮自己的界限,但會堅持原則,在身體表層的皮膚與肌肉張力偏小,毛細孔舒張,傾向去感受、接收他人的意念。

若要發表自己意見,則要花較長的時間整理思緒、核對感受,有時得花一些時間與身體溝通,直到說服自己產生肯定感,才能夠慢慢表達一點點,當遇到不同意見時,除非肯定感十足,否則會先懷疑自己,甚至自我批判。

柔軟的人,特別適合做協助人的工作,而不是指導人的工作,適合代人著想、為人服務的後勤行政,且能夠堅守程序規範的原則。

然而,較不適合主動協調或參與策劃,但可以被動配合或為策劃內容服務,只需要堅守規則,卻絕不適合去要求他人符合程序規則,因為,要求與跨部門溝通是行政主管要做的事情,並不是行政人員的工作範圍。

柔軟的人,在皮膚與肌肉層面有較多空間,像是鬆軟的土壤。雖然也會感覺到身體上的各種緊繃,卻難以被觸摸到,如果不是深入組織的觸碰,甚至會覺得摸起來軟軟的。

所以,也會被不理解的人誤解,因為一般人確實會感覺不到柔軟的人有壓力正在累積,進而忽略柔軟的人正處於壓力狀態,如果,又恰好當事人不習慣表達情緒或環境不允許,通常就會變成壓力鍋。

這時候會開始有「喘不過氣」的現象,然後心中有「悶悶的」感覺,累積在身體上會有「胸口像壓了塊石頭」的重力感,比以往更容易緊張、心悸、頭暈、頭昏,再來就是無止盡的慢性疲勞,總而言之是一種「憋屈」的感受一直在累積著。

當喘不過氣、心悶悶的、胸口如壓石時,感知力會大幅度的降低,對於外境索然無味,生命力也會在此時逐漸失去養份,也可能被當成一種身心症的前兆或警訊。

柔軟的人的緊繃並不是肌肉上的用力,也不是過度使用的勞損,而是緊縮在肌肉之下的空間,那是一種更內在的空間,彷彿是一種壓制自己不去擴張或釋放的習慣,傾向壓縮自己的內在,得以保有一些安全感。

倘若陷入長期的壓力,會使得內在壓力高到連外層的柔軟空間也緊束起來,這是物極必反的概念,這時候人會感知大錯亂,無法分辨善意或惡意,更傾向全部都先當成敵意,事先防備起來,如此一來,身心會超級耗能,充滿負面思想。

聽起來,當一個柔軟的人,或本身就是一個柔軟的人好像沒什麼好處?其實也不是的。我相信,柔軟的人,人緣會比較好,受眾人愛護,感知豐富而細膩,更能靜得下心與自己待在一起,本質上雖容易受傷,但只要能找到自己的使用說明書,其實是更好照顧的。

從身心二個層面,寫下一些給柔軟的人的使用說明,可以參考,但建議一定要為自己量身訂製,儘可能的為自己去調整、修改。

身體,要懂得透過嘆氣去釋壓,把悶的感受釋放掉,多做一些擴胸的運動,去找到心胸開闊、心開意解的身體感覺,把頭部的重心往後移動,開心的人頭腦不可能低低的,身體語言也會是更打開的。

讓自己背部有更多的支持和放鬆的品質,如果自己做不到,也可以找一個能讓你感到放鬆、安全、信任且不會批判你的家人伴侶或朋友讓你依靠著,試著感覺有依靠時的身心變化。

心理,學習分辨界限與原則是兩個不一樣的事情,柔軟的人,界限鬆,原則緊,儘量的事先準備、事中放鬆、事後釋放掉壓力,使得界限緊一些,原則鬆一點,以取得內外的平衡,說大白話,就是對別人不要過度設想,對自己不要太多苛責。

最後,把這一段背起來:不要直覺的認為自己有問題、自己有錯誤、自己很糟糕,因為大家都有問題,每個人都不完美。

特質是難以在短時間改變的,所以不要你現在不去批判自己,試著對自己柔軟一點呀,多唸幾次,記在心裡,這樣就很好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希望你會喜歡深層按摩,沒有一絲負擔、一絲壓力,每一手法簡潔且帶有柔和力量。 足以令人沉思半晌,像是與身體來一場心靈對話,感覺到輕風吹拂或是耳畔有小鳥輕聲啼鳴。
View all posts